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地产平台格局图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房地产平台格局图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武汉楼市备案价地图公布,会不会打破现有房价格局?
感觉不会,但是会有一些促进。
官方公布楼市备案价地图后,相比而言更加公允,老百姓更容易知道透明房价。
黑中介干扰,虚报房价的可能性小。同时,区域房价大涨大跌的操作空间缩小。
房价地图公布后,会进一步实现贫富阶级的按片分级。一定层度上,突出社会的收入差异。
个人观点,不是很全面,欢迎大家讨论。
南昌土地市场10宗地7宗刷新地价,楼市格局将有新变化, 你怎么看?
南昌房地产和周边省会比起来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比如同北边的安徽合肥相比,热度似乎赶不上,但是毕竟省会的影响力在那里,所以房地产市场热度必须上来的。
通过近几年各路人马的大力开发,后劲表现喜人。另外江西老表那边人也不少,所以购买力毋庸置疑。
地价的不断刷新,也是开发者对这里认可的直接表现。另外,也预示些价格的上扬的开始,至少心理的表现是这样。
楼市格局悄然生变,北京下跌,深圳却在悄悄上涨,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实话实说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这个十一去了趟深圳,那里的广东周边的人太多了,北方人过去确实有点不适应,人太多了,地铁里一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基本都在说广东话,特别乱,在地铁里都在说话乱糟糟的外面大街上的人也特别多,好多骑电动车的拉货的,跟几年前北京的南四环的大红门附近差不多的感觉,饭店特别多小吃特别多,卖服装的特别多,楼跟楼的距离太近了,人老了最好不要去那里生活,空气环境感觉也不太好,我去的是龙岗可能别的地方可能环境好点!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虽然说整体稳定但是对于不同城市来说表现也不尽相同,就以一线城市为例,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其中北京上涨0.5%,上海上涨0.3%,广州和深圳均上涨0.2%;二手住宅方面其中北京下降0.4%,上海和广州均持平,深圳上涨0.2%;抛开新建商品房价格上涨不谈,二手房价格表现方面甚至似乎比北京要好,这可以理解为楼市格局悄然生变吗?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之前分享过一组2018年各大城市人口净流入数据,这里再跟大家进行分享。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比上年末增加49.83万人,北京比上年末减少16.5万人;不要小看这人口减少了16.5万,但是对于市场反应敏感的房产市场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引子。为什么这么说?几点愚见:
第一、人口才是房产市场火热的基础,任何一个城市要想保证房价持续上涨人口持续不断的流入是前提。这点相信大家都很容易明白,无论是普通购房者还是投资房产者,其购房的前提就是有足够人口。只有保证持续不断的人口流入才会有不断的住房需求,也正是如此才会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引发房价上涨。北京和深圳人口流入例子就可以清楚的表明这一点,资本对于人口流入情况十分敏感,尤其是对于房价这么高的北京来说。
第二、北京和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房价走势只是代表个别变化,不能说明楼市怎么样,毕竟一线城市我国才有4座。相比于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说句实话我国房价上涨的这波风起始就是一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全国***、人口、产业和资本等的聚集地,房价不上涨不可能,其他类似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也是如出一辙。
第三、二线及以上城市基本都是省会或者区域经济中心,房价上涨的因素也很简单。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但凡房价持续上涨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口持续流入。这里需要区别暴涨和持续上涨的区别,就像过去几年因为棚改等因素导致的四五线城市房价上涨仅仅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相信随着房产投资风的退去,不少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会露出真面目。
就拿北京来说,对于房地产的调控已经到了极致,用“赶人”来形容如今的北京也不为过。无论是雄安新区还是京津冀一体化,其实都是在疏解北京的职能。因为北京如今承担的角色太多了,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金融等中心都压在北京身上,北京的房价不高才怪。而这几年北京借助产业升级的风,开始向周边迁移产业带走了不少人口和***,这也是北京房价会出现波动的原因,但是无论怎么波动北京的房价都很难大跌,这点可以肯定。楼市格局这几点不会有什么变化,几点愚见:
1、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产风险还是要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甚至部分二线城市还是具备投资[_a***_]的。大小城市之间的区别在未来几年会更加明显,城市发展仍将维持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尤其是在二线和其他三四线城市之间)。
2、整体调控的目标还是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今年目标达到不难,但是未来几年小城市楼市能否继续维持稳定?值得怀疑。楼市泡沫和风险最大的区域多数集中于小城市,不爆发则罢,一旦爆发肯定是小城市。包括集中烂尾、房屋质量问题、延期交房、开发商破产倒闭等,这点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在这一轮严格的调控下,房价稳定在一个范围内小幅上下波动,这属于正常的波动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经过一个时期的上涨,房价基本稳定下来,这符合国家和大部分人的利益,不要对房价的小幅波动过于敏感,那种期待房价大起大落事态发生的想法是徒劳的。中国的经济稳定向前发展是主线,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出现过热都需要调整降温。
首先,房子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决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近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其中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3万人、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1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下降至2154万人。
人口下降直接就反应在商品房成交面积方面,这里以2019年9月15-9月21日北京商品房成交数据为例。
北京市成交面积环比只增长了4%(广州17%、上海13%),成交面积同比则下降了40%。
而在二手房市场方面,北京市更是出现了下跌近十万元都无人问津的市场现象。但必须强调的是:北京市带学区、规划好、有地铁、区域发展强劲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依然坚挺。只是在常住人口出现下降的前提下,北京市出现了部分楼盘热销、部分楼盘无人问津的极端现象,并且随着雄安新区的持续开发,未来这一现象或将继续保持下去。
深圳市的表现则与北京完全不同,2016年深圳市新增常住人口53万人、2017年新增常住人口55万人、2018年又新增常住人口49.83万人,连续多年新增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人口的增长也完全体现在房价之上,深圳市房价从2016年的43289元/㎡,已经上涨至54359元/㎡,超越北京房价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以2019年9月15-9月21日深圳商品房成交数据为例。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了28%,同比增长了39%。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成交面积环比、同比完成双位数增幅的城市。
深圳房价上涨的背后除了常住人口持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圳可售住宅长期紧缺。
深圳陆地面积只有约19***平方公里,比北京六环内的面积还小,况且其中一般都是山地、湖泊和河流,无法开发房地产。
因此深圳市每年的住宅用地出让量非常小,2019年上半年,深圳土地出让金收入位列全国第24位,但是出让土地面积连全国前50都进不去,整个上半年深圳市出让土地面积还不到镇江市的七分之一,全国经济前三的城市,土地出让面积还不如一个地级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地产平台格局图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地产平台格局图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