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业地产如何做到新零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商业地产如何做到新零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线下做回线上,新零售到底该如何颠覆商业地产?
首先,新零售的确将颠覆商业地产。但新零售最初的概念是从线上做回线下,而非线下做回线上。
下面,我就来谈谈新零售是如何来颠覆现有的商业地产的。
先来谈谈新零售诞生的过程:
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上大量中产的崛起,再加上90、95后一批消费力超强的年轻人逐步开始成为消费的重要组成,这些我们总体称之为消费升级,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观念、要求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2、近几年由于受电商的冲击,再加上实体商业的无序、大量开发,导致线下购物中心(零售店)的生意都不好做。
3、但是,线上也有线上的缺点,比如,你买一件衣服,手机上看着很好看,穿***身上感觉很漂亮,但买回来穿自己身上不见得适合,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验感不够。当然体验感包括线下商场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沟通等等。
4、所以,新零售由此诞生。需要补充的是,新零售的提出并非做实体商业的人提出的,而是做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马云在去年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的。
新零售时代,房企该如何把握商机?
新零售时代的房企商机是大大的。
要说到如何才能把握住其中的商机,作为曾经的地产界从业人员和零售业的服务者,提几个建议。
新零售在将零售业的人、货、场等进行重构,其中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有:
其一,涉及实体店的数字化与线上化改造的。
这其中就牵涉到“智慧社区”、“智慧街区”的东西。但是随着流量价格越来越便宜以及5G走向商用,免费WIFI正变得越来越非刚需——房企提供数字化、线上化基础设施的价值在走低。但走低不代表就不需要。
新零售时代,是大数据开始走向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时代。但是阿里、京东们的数据目前还与消费者们的线上生活、工作及其消费存在着比较大的割裂;在房企某个项目内的实体零售店的消费者***数据更多的聚焦在消费者进店后的消费心理、行为、频次、偏好等方面,是非常欠缺的。
房企在补齐新旧零售商数据短板的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比如如果是商业地产项目,可以利用无盲点、无死角的摄像头,传感器,以及在各个出入口,各个街区、各个功能分区、各个店铺门口、各个停车场位……遍布数据探头,通过设计相应的数据规则,真实记录与还原每一个消费者的动线、需求解决类型、解决各需求的品牌/价格等偏好,以及愿意花费的时间等等,这些数据***集、分析、管理、应用到位,将会成为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东西。
即便是以住宅地产开发为主的房企,在这些方面同样有非常多的商业空间。比如开发具备扫描和类型识别、关键词识别的垃圾桶,投入使用,你就能掌握到自己所有社区所有业主及住户的家庭消费数据。有了这些数据你就能用它做出很大的事出来。
腾讯新零售方案是如何布局的?
只要所有动作都围绕这个目的,对于腾讯来说就不算浪费***,然后腾讯将整个布局分成了三步。
第一步:线上***整合。所谓线上***整合,就是将腾讯庞大的通讯社交用户***引流到线上服务平台上,例如开放对美团、滴滴的接口,这是线上流量变现的第一步,当美团、滴滴这些服务商接入到微信里,微信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大平台,完成了线上***整合。
第二步:线下投资实体。实现方式就是买买买,腾讯先携手永辉入主家乐福中国,再投资万达商业,然后是海澜之家,并且跟永辉联手推出超级物种。腾讯的意图不在于控股,而在于话语权,之所以要取得话语权,是为了在流量具体变现时能够贯彻自身的意志,防止线下合作方尾大不掉。
最后一步:打通线上线下营造消费新场景。这个新场景到底是什么?用腾讯的话说,就是腾讯的用户,万达等商业地产的客流,京东的物流体系。三者结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将线上的消费搬到线下,然后打造更优质的消费者体验。举个例子,微信用户在美团接口上通过超级物种下单买生鲜,而超级物种的前置仓在万达商业地产中,京东的物流半小时内把生鲜送上门,这就是腾讯的新零售。
新零售崛起,线下商铺会不会起死回生、重具投资价值呢?
答案是不会,前段时间盒马鲜生出现关店现象,原因不说也都能想得到,就是因为亏损。起初新零售刚出现时,各个大佬都在吹捧,各种站台,各种发表看法。可再看看这几年的风向,新零售再没有人提及了吧?
(的确是一场变革,但影响的只是消费者购物方法,与线下实体经济整体有什么直观的改变么?)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线下商铺根本不可能靠某一个概念就盘活了,因为导致线下实体行业生存简单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互联网经济的冲击,还因为“聪明的消费者”“高昂的房租”“恶性竞争”等因素导致,所以想要让线下实体店重新焕发生机,那就必须解决这三个痛点,不然所谓的“新零售”也只不过是一个笑话。
而更重要的一点,所谓的“新零售”真的是为了带动线下实体经济而出现的新概念?在我看来不是那么回事,过去几年里,很多行业巨头都在做新零售,但却成绩平平,不能说大佬们高估了市场潜力,只能说大佬们没有考虑成本。就以“无人超市”这个概念来讲,在北上广深地区兴许可以实行,但如果在18线小城你再试试,丢失与维护的费用远远大于[_a***_]。资本都是逐利的,当资本认为某个概念不能为其带来利益或回收成本较慢时,它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放弃。
但这并不代表新零售概念一无是处,如果真的没有,这些巨头们也不会疯狂收购线下品牌连锁店。而收购品牌连锁店的背后,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试水新零售,尽量将线下线上的渠道打通;二是,争抢市场份额、抢占流量、支付、***入口,对于一些互联网巨头来讲,利润虽然重要,但市场份额更重要。
而且,基于“聪明的消费者”“高昂的房租”“恶性竞争”这三点,想要重新激活房价已经不太可能,毕竟店主和资本赚不到钱或赚的钱太少,谁也不会去参与。
更重要的一点是,新零售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玩的起的。
这几年,中国楼市涨地风生水起,中国的街铺却在电商的冲击下,有所萎靡。恰春节前后,与房地产业内人士交流一二,发现好像深圳商业(商铺)、写字楼似处于历史大底部。年后,就悄生了一个念想,去看看线下商铺真情如何。跑了几个月的社区和小mall,调研结果是:线下已在2018悄然回热。所谓的抄底红利,已经被一众大资本,用不同的方式,偷偷吃掉了。一、多数成熟生活圈,人口消费频率高的地方,购买力靠谱,空铺不多,好位置的铺位更是几近于无!二、社区街铺租金走出底部,平均租金200-800/m2,并不比传统商圈的非核心铺低太多。三、除了深圳湾的街铺,有少数一手业主亏本在卖;人气还不错的社区街铺,报价还是比较坚挺的。而且,最近深圳湾的街铺很多也租出去了,空铺比以前少很多,租金也不太差。四、街坊邻里,柴米油盐、吃喝买,基本的生活问题,还是在家门口解决。线上电商没有替代一切。简单来说,商铺业主的羊毛,是很难割了。捡商铺的便宜沾的这个企图,似乎达不成了。于是,去跟一些开发商、中介、投资公司、大投资客聊了聊,愈发确认了一些认识:新零售重新激活线下,线下房东腰包再度开鼓。一、过去3年,深圳的大面积的空置底商、裙楼,被投资公司批量承包。多数以时尚体验、学童培训(同学荟)、精品影城重新包装、招商,把客户定位调整为80后新中产,重新激活项目,重新激活商圈。二、没想到业态激活,招商顺意,租金现金流不错;原本想包装->高价售铺的短炒的投资公司,有一些就开始琢磨长持,不打算卖了。三、被租售并举、房住不炒政策弄得有点懵的部分开发商,认为搞批量公寓,利润过低、现金流压力大。一看投资公司的商圈激活行为可圈可点,也就开始自持街铺,自运营。五、传统电商渐入疲惫期,增长瓶颈;O2O和新零售尘嚣之上,热钱涌入。新品类新业态入市,商铺转入更有资金实力的O2O和网红经济手中。六、空铺因此逐渐减少,小微创业者活跃起来。一些中介和小投资客看到社区商街空铺减少,就做了二房东。把即将到期的店子租下来,腾挪一下,加点租金、加点转让费,挂牌放租。结果就是,在宝安某个入伙才1年的小区,商铺租金已经被二房东们推高了一倍。实际上,这轮商铺的底部,已被投资公司、二房东在过去2年给炒底了。挖事要挖根!中国线上电商、互联网O2O经济,已经在顶峰的尾部。连马爸爸也带头,高喊新经济、新零售,携了一堆的资本和供应商,冲到线下。把岁宝们的盘给接了。小商家,是60m2、60m2的撤;马爸爸们,是1000m2、1000m2的进。① 马云的盒马菜市开到社区街边② 马云的盒马要覆盖线上生活新零售,新业态。互联网的热闹,造起一轮轮的网红。IP红了,也是要在线下开店的。那些传统商圈所空出的老服装店、老零售铺,逐个被奈雪的茶、鲍师傅、纯棉给填格子填满了。甚至,因为电商而壮大的快递、外卖配送,也开始在各个社区找到实体点开服务店。顺丰、菜鸟们,把很多人流不旺的铺也给租了。小红书的网红们,更是热爱线下实体店:又是直播拍摄影棚,又是会员沙龙咖啡吧,又是办公室,又是仓库。一个场地,四大用途,月入百万的网红,才不觉得几万块租金的铺贵到哪里去了。线下商铺的招租压力,当然就没那么大了。而且,深圳的开发商,更是卯足劲,搞商业地产创新。2017年,深圳开了15个mall,包括佐邻、来福士、壹方天地等;2018年,深圳又新开了18个mall,包括万象汇、深业上城等。短短两年,这么多mall扎堆开,并没有发生行业最担心的事:人气不旺,生意清冷。实际的结果是,多数mall和社区新商圈都稳打稳做起来了;部分甚至像一匹匹黑马,冲入了2018年深圳零食排行榜前端。比如2017年才开业的宝安壹方城,2018年销售额达到40.6亿元,名列深圳TOP1、全国TOP20。比如2017年开业的华润万象天地,2018年销售额达到28.1亿元。比如,2018年4月底才开业的布吉万象汇,营业仅仅8个月销售额就到12个亿。当线上电商喊着活不下去、瓶颈时,深圳的线下商业却携量崛起。当线上零售降级为拼多多时,深圳的线下商业却集体升级,带动全市各区消费升级。而人们更多的消费,需要体验上的升级、消费效率上的升级,所以经济发达区域的线下商业在创新、在增长,比如2018年深圳的线下mall业绩集体飘红。新零售,响应着更年轻、更有钱的需求,消费升级,首先要在业态和运营上做升级。深圳的mall,整体都在万象城、海岸城、欢乐海岸的基础上,继续往上升级,往上探索:结合片区的需求、社区的特点,升级换代。比如,万科云城的商业街和龙华玖龙玺的商业街,就以创意美食街为主打,成为逛吃为主、购物为辅的目的地;比如,华润春笋下的深圳湾万象城,引入lady m等品牌,把深圳高端的商业再升级;比如,深业上城独具特色的文艺街区,迅速成为深港网红打卡基地;比如,光明的龙光玖龙台升级了海岸城,让社区街铺融入了mall、公园,让个体也有购买“欢乐海岸街铺”的可能。零售和消费,说到底就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因为竞争,所以创新;因为竞争,线上、线下互相升级,相互融合。商家的竞争,让消费者体验更好,线下得到重新激活。连商铺二房东,都能重回商铺包租的江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业地产如何做到新零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业地产如何做到新零售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