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地产缺陷案例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房地产缺陷案例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福州楼市7月15日:新房出现裂缝,福州“恒宇国际首府”开发商回应:建筑通病, 你怎么看?
- 房地产开发商卖房,都有哪些“黑”内幕?
- 拆迁分了368万,给女儿68万,女儿跟儿子都不满意,怎么办?
- 日本的房地产怎么了?
福州楼市7月15日:新房出现裂缝,福州“恒宇国际首府”开发商回应:建筑通病, 你怎么看?
新房出现裂痕再正常不过了,现在房子都是框剪结构,砌体不承重,所以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只是建筑施工中的小瑕疵,造成这种过失的因素也多种,算是建筑通病,切缝加网格布再粉一遍即可,不用大惊小怪!
1、房子主体结构自然沉降
2、水泥墙面没干就粉刷涂料、地面长时间干燥自然开裂
建议广大业主先统计一下多少户出现了裂缝情况,然后找有关专业机构对房屋进行专业检测评估,查找原因,然后统一解决,
如果是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就要向有关部门反应解决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我相信以次充好为了利益不顾安全质量的开发商还是少数,绝大多数开发商还是好的,不会存在通病一说!
房地产开发商卖房,都有哪些“黑”内幕?
今天,楼市观察家(敬请关注)就简单掰掰开发商的一些“黑”内幕,也算给购房者的一些小提醒吧!
内部认购/认筹中的套路,主要体现在前期不释放具体价格,以认筹的某些优惠来测试意向客户的意向程度和价格、房源的市场接受度,在开盘前一周的样子才会最终定价,当然确定的价格肯定是根据客户的摸底来制定的。
开盘先卖价值低的房源拉低价格造成低价入市印象。不少楼盘***用低开高走的开盘策略,为了显示首开价格优势,有的开发商会利用价值相对低的楼栋或户型首先入市撬动市场;当然,从整盘价格来说,首开价格的确会是相对更实惠的。
购房者特别需要提防的还有开盘雇人制造氛围,包括选房给定3-5分钟的思考时间未选好马上下一组;平时在销售现场还会用***扮客户抢同一房源、***电话制造紧张等等策略,对购房者容易造成心理压迫,也很容易让购房者失去理性,自乱阵脚。
特价房的套路。有的开发商经常以特价名义进行促销,实际上是扣除所有折扣优惠,定价最低的一些房源的价格(楼层或房型最差),还有的是纯属噱头,不少特价房放出来马上被销控掉称卖完了。
以赠送面积做卖点。有的开发商已赠送面积作为卖点,实际上赠送面积无法写入合同,特别是需要另外现浇的,能否兑现存疑,有不少案例就是图着赠送去的最后发现其他业主不同意或者***管理部门不允许,最后导致赠送面积无法实现的案例。
有的样板房家具尺寸可能被有意缩小,户型最好看CAD图纸的具体尺寸,否则,你会发现开发商在样板房能做到的,到了自己手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楼盘推广中的套路就更多了。一般购房者接触的都是开发商想呈现给你卖点,但楼盘的缺陷却会被有意隐藏或淡化。这更需要购房者通过网络以及其他竞争项目去多方打听,才能得出一个更为客观的判断。可以说,不多比较冲动购买也是买房的一个大忌。
另外,提醒一下,客户下定(尤其是大定)前一定要对楼盘充分了解,对开发商口头和广告的承诺或写入合同或录音、摄像,不要跌入开发商的陷阱。
你所表述的情况还是有点模糊,结合房地产市场现状来看,个人感觉无非有两种可能:
一是这个房子是限价房(***不让卖高,物价局备案备不掉)而且比较紧俏,因此开发商收取额外的价外价。例如这个房子明明能买每平一万二,物价局最高只给备案一万,于是开发商就通知客户,合同按一万签,但你得另行支付[_a***_]方2000的额外费用,否则你就买不到。
这种情况最近一年来在很多城市都很普遍,但开发商直接收取额外费用的不多,为避免被主管部门违规查处,一般都通过中介第三方收取,不开票、不留证据,或者通过捆绑车位、捆绑装修来实现目的。
而作为购房者,很多人明知其违规,但愿打愿挨依然排队交钱,毕竟买到房才是第一目的,即使交了额外费用,总房价仍然明显低于市场价,干嘛不抢?这种情况也是市场与调控碰撞后畸形的产物,但存在就必有其合理性。
第二种可能性较小,即开发商想偷税,即部分价款不进房价,不做收入,从而达到不交税的目的。
但是在目前金税三期的税务环境下,几乎实现不了,太多漏洞了。比如你额外支付的10万元虽然不进合同不开发票,可毕竟要通过刷卡或者转账支付,毕竟要进开发企业的银行账户,即使全为现金、款进私人或第三方账户,但在如今的金融监管和税务监管环境下,如此多笔的大额交易想逃避监管可能性极低,十年前还有这种可能,现如今几乎不大可能,开发商这么操作的风险太大,一旦被举报或查处,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
此外,个人感觉作为购房者所受影响倒不大:如果你接受了房价(含额外费用),总的预算支出并没有变化。虽然合同和开票金额变小,但你作为购房者在办房产证时的交易契税和维修基金(按面积收取的城市除外)反而也相应交少了,这样算来短期内对你也有少许划算之处。但弊端就是,后期如果再次出售该房屋,原始购入价就会少计(额外费用部分不计入),那么你作为卖方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理论上会多一些(但也有很多地区按照固定税率征二手房交易的个人所得税,那就不受影响),但那也是至少几年后的事了。
总之,无论哪种可能,作为购房者一定要取得款项支付的凭据,即使不开***但可以索要收据(盖有开发企业章),如果收据也要不到,那至少要保留好转账或者刷卡凭证(转入开发企业账户),如果直接支付至第三方账户的,相对风险大一些,建议你自己谨慎决策。总之,为自己做好最基本的保障。
拆迁分了368万,给女儿68万,女儿跟儿子都不满意,怎么办?
穷着过挺和睦,要分财产就闹矛盾。
这个其实也好办。凡事放到理上,别总放感情上。
***也是有规则的,***款都算了哪些家庭成员,这些成员就都有份,大家一分就完了。
自己的那份自己拿着,慢慢花,还省得问子女要。
***款有女儿的话就给女儿,没有就不给。如果很爱女儿,可以自己私下给点,但这属于赠与,不是她应得的。
日本的房地产怎么了?
我来给你缕一缕过去40年到现在日本房地产行业的变迁。
上一次东京奥运会是1964年,日本经济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重建,银行更倾向于借钱给持有土地的人。
随后土地不断升值,就算遇到石油危机等金融危机时,土地贬值幅度也非常有限,所以当时的人们就认为只要持有土地就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会失败。
这个土地神话,在遭遇了广场协议的日元大幅升值后逐步吹起了日本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而1990年泡沫破灭后,全国各地跌得一地鸡毛。
在1985--1993年之间买房子的日本人,都经历了地狱般的还贷模式:房产价格下跌,贷款利息上涨,就算把房子还给银行,还要欠一***债。而这些人的孩子就是现在20-30岁的年轻人,从小看到父母一辈被房子拖累,导致现在的日本年轻一代买房置业非常谨慎。
但是,日本房地产从1995年开始连续将近20年低迷后,终于从2012年的安倍经济的催生下走出了一波强健的走势。以东京为首的大都市圈的住宅房产以年平均8%的增长率,连续5年持续升值。尤其是最近***主导的观光立国,引入外国人才的政策奏效,吸引了大批短期,长期访问日本的外国人。
对日本房地产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头条账号,我会持续分享当地的最新消息给大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地产缺陷案例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地产缺陷案例分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