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地产经济会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房地产经济会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财报季,各房产公司财报透露了房地产行业当下怎样的趋势?房企格局是否会变,求分析?
房地产财报季,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数据有好看的也有对比往年有下降的。而整体房地产未来目标大多都是降低其负债率。减量提质,提高利润将是房企未来追求的方向。
楼市作为高杠杆运行的行业,去杠杆,降低负债率还是房企未来主要目标。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对楼市的严控,部分房企也纷纷降低了未来一年的销售目标。而“谨慎拿地与处理掉不好的资产”也成为很多房企未来的计划。
未来持续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小房企在艰难的楼市环境中可能会被实力大的房企吞并。房地产可能将会出现新的一轮洗牌,而有实力,融资能力强等的大房企活下去的能力也会更大些。而一些小房企可能会因此消失在地产界。
而对于海南楼市,楼市更是受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仅是整体的房产环境,海南更是在前些天针对地产又出了新政,特别是现房销售这一点,将彻底洗牌海南的楼市市场。新拿的地块开发现房销售对本就是高杠杆的房企将是更大的考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进入海南开发房产的门槛。之前只要你能买到地就可以开发卖房,而现在买地后你要开发成现房才能卖房。从买地到现房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这2年周期项目是没有造血能力的,这对于小房企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在未来时间,我可能会看到小房企会陆陆续续退出海南楼市,能留下来的都是有实力的大房企。
房地产一直是政策导向非常明显的行业;这些年受土地、银根等限制性的政策影响发生了激烈的几轮开发商的洗牌。而行业的趋势很大程度大多会从政策导向、人口及需求、城市的规划几个层面出发分析;在过去的时间,因为行业市场的简单粗暴,很少有从这个层面去分析。在当下的市场因为经过洗牌后,存活的也仅剩上市品牌房企,从财务报表的情况着实可以反应出一些问题,但在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就有待结合当地城市具体情况及真实数据调研综合分析。这个问题很好,抛开政策层面可以在一定程度财报的数据上,还是可以反应出一些市场趋势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房地产是一个现金流量高周转的行业;通过这个数据可以分析该企业资金周转需求的量额程度,当现金流量负数越大代表房企需求的回款数额也越大。那从房价的涨跌趋势可以预估,市场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猛涨的可能,房企一定会先考虑销售量,在考虑销售价格。
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一个行业的真实的市场趋势一定和供需有直接关联。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当供给与需求比例发生变化,市场的量价的走势也会发生变化。从财报的这一点不难看出,当数值为负数时市场是需大于供,当数值为正数且逐年翻倍增长时,代表房企大部分建好的房子没有销售变现。那在接下来的市场主要就是去库存的状态。
三、利润率报表
市场越来越透明,房地产项目从土地、各项税费、各城市的建安成本、营销成本到销售价格大致可以估算房企每个项目的营业毛利润。而现在加上政策的价格导向一些城市已经更加明确房企的回报利润。这一点在财报中如果企业的主营利润得不到逐年的稳定或增长那企业的压力会很大,也很难确保品牌各项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保障。
综合所述,在这样的公开政策背景下考量房企的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包括融资成本、建筑成本、营销成本;而三者没有一个强项的企业在未来更加难以生存。而从当下的各类房企2019年报中分析,市场趋势整体属于库存量大,房企的回款资金需求量大,市场房价短期内上涨的支撑不足,是消费者购房的最佳时期。
房地产行业之所以是经济[_a***_]的龙头产业与支柱产业,是因为其发展与景气指数不仅与国家调控政策密不可分,也与城市等级、经济结构、人口水平、产业发展等密切相关,行业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后,正在走向新的阶段:活下去的阶段。
我们从调控、竞争和市场三个角度来简单分析:
一、政策调控将加速大鱼吃小鱼、小鱼自行退出的局面。
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推行,使得获得土地的方式逐渐被资本代替,过去拿地的方式已经慢慢退出市场,未来主要是通过资本拿地,土地***将集中到国企央企、龙头企业,这就迫使地方小房企慢慢退出市场。看看各房企公布的土地储存数据就知道,小房企现在要在二线城市以上拿地已经越来越困难,随着TOP100房企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地方小房企的生存将越发艰难。
二、利润和风险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房企需要重新重视品牌、规模及市场。
房企的利润获得来源主要是靠***获利,而非单纯面粉与面包的价格关系。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型的行业,其资本的周转效率产生的效益远比简单计算成本与价格差重要得多。一块土地的开发,***如土地出让金为1个亿,前期资金投入0.6-1个亿,1年后销售回收金额可达3-5亿,扣除建筑、营销与财务成本,毛利可达1亿左右,如按总投资的毛利率计算,利润率约为15-20%,实际按投入成本核算,利润率则为100%,甚至更多。
快周转的模式让许多房企在近几年获得高速发展,但随着“房住不炒”的主基调强力推进,未来房价的预期将由“涨”转向“稳”,房企的债务风险加大,企业必须通过品牌和规模实现快周期和溢价,同时也能抵抗周期调整的风险。
目前为止,碧桂园、融创、万科等房企已经公布2019财报,从中可以看到几个重大趋势:
1.龙头房企仍在快速增长
2019年,碧桂园实现销售金额5522亿元,同比增长10.0%,超出2019年TOP100房企6.5%的权益销售金额增速;销售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26.1%。
2019年,融创收入总额为1693.2亿元,同比增长约35.7%;毛利为414.1亿元,同比增长约33.0%。全年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562.1亿元,同比增长约20.7%。
2019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3678.9 亿元,同比增长23.6%;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金额6308.4 亿元,同比增长3.9 %。
房地产的利润有多高?大家来分析分析?
房地产的利润有多高?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房价的组成部分:
地价,也就是土地公开招拍挂的价格,根据福州目前所有出让地块来看,各种控规要求的指标下,对于项目的配套设施(公建部分)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无形中拉高了土地的成本(楼面价),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增加了成本,但开发公司在拍地前期都会做好相关预算,一般都在可控范围;
建安,建安分大建安、小建安,我们就不分开解释了,排除其他因素,正常高层建筑的大建安在4000左右是可以包的住的;
税费包含契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增值税等等,地产开发的税费计算起来相对复杂,却又不低;
融资成本,这方面要从项目的开发周期方面去考虑,一般小项目的开发周期在2-3年,大项目的开发周期在5-10年,资金占用的成本及融资成本叠加计算,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市场及政策因素:
目前整体市场局势来看,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的叠加,部分地块的出让也***取限地价、限销售价的模式出让,很多物业面临无法入市销售,需自持经营,各类保障房的入市,分割部分购房群体等多方面因素,房地产将来的发展趋于平稳,不存在大溢价空间,房地产的利润被大幅度的压缩。
房地产的净利率如果项目正常运营,10% 左右。做得好的项目,可以达到 20% 以上;做得不好的还有很多赔钱,项目烂尾,或者房子盖好卖不出去,抵押物被拍卖的。大部分传统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利润率 5~6% 左右,甚至更低。
房地产企业超过 15%的有 8 家,10~15% 的有 7 家。其余的都在 10% 以下。
平均看来,就是「比起一般行业,利润高一些」的水平。10% 确实高于很多「一般行业」。但称不上暴利,最多可以说是「微暴利」吧。因为大开发商和小开发商的运营模式很不同。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低,但运营成本高,而且会为了打品牌拿「地王」。排名靠前的开发商,有时候,地拍下来的时候就知道是赔钱的。
这些公司怎么做到如此高的利润率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拿地便宜。通过各种方法(此处省略,别问我,我不会说哒!)拿到价格比较低的地。
其次就是利用财务方法做高成本,以此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据说(不是我说的哦!不要来查我!)很多公司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手脚。
还有融资成本。房地产项目基本都是要借钱做的,年息个位数的开发贷和 30% 以上的***,是有很大差别。
怎么说那,如果是刚拿房子就开始盖起来,房价是由地+税+融资成本(一般是贷款利息)+建筑费+售房成本(人工工资+宣传广告)+各种盖章的成本。地一般是40%左右,融资成本7%左右,建筑费是2000一平左右,售楼成本4%左右,所以:开发商的利润基本是15%左右。
房地产的利润是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其中成本费用包括土地成本及相关税费,这个是房地产成本中最大的一块;建筑成本这一部分一般在1800到2500之间,全国都差不多这个水平;资金成本,房地产主要是资金占用比较大,时间比较长,这几年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百分之十左右,房地产的开发周期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六年;销售费用一般占房地产销售额的百分之3到5左右。如此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房地产的利润就主要取决于房价,土地成本和开发周期这三个因素了,所以在当前房地产调控的限价政策下,就会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也很好理解为什么现在土地流拍那么多了,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企业在行情不看好的情况下要降价销售,回笼资金了,因为时间拖久了,他们的资金成本就会把公司拖垮的。所以房地产开发商的毛利率一般要高于百分之三十,否则开发周期拖上四,五年,开发商的利润就基本被利息吃掉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一般认为,房地产开发利润高的暴利行业。因此房价暴跌是理所当然的。房地产商从简陋的房价中挤出一些水分,减少暴利,没有救活的问题。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太可能达到50?即使某个项目达到50?销售利润率,也不能说是暴利行业。因为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征收费用、土地增值税清算费用不能列入的很多费用、费用、事业所得税,还要支付各种摊派及各种捐款。谁是赚大钱的房地产开发商?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周期需要2 ~ 3年,某个开发周期更长,所以总利润率50?除以3年平均是多少?
一个地区差异,住宅结构差异,好像都没有考虑。每平方米1万元的房子可能有50?毛利率,每平方米5千元的房子有50?毛利率吗?那么,可以推测出每平方米3,000,2000韩元的住房利润率有多高。想一下全国有几处房价每平方米1万元,有几处房价每平方米3千~ 5千元。
此外,即使利润率那么高,如果卖不出去,也不能实现利润,开发完成后,剩下几年的余额就更少了。
房地产开发本是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复杂过程。
(1)地点的固定和移动性;
(2)使用的长期特性;
(3)唯一性;
(4)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2019年房地产走向该如何分析?刚需是否该入手?
消费者会进入一个观望期,***会进入一个政策观察期,总体上是交投清淡,有价无市的状态,但也不会出现房价的大起大落,有些前期炒作过度的地区和城市房价会逐步回归理性。
话说回来,由于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同,追求的住房品质也各不相同,加上住房所处的区位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住房单价相差一倍以上也很正常,不能笼统地谈房价。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因地制宜的分析,不同城市房价趋势不同,相同城市不同板块房价变化也有差别,2019年中央的态度是维持调控不动摇,这就意味着大范围的暴涨行情是不可能了,但是部分新一线城市和热点新城市还是有投资价值,刚需买房还是要紧盯规划,不能只图便宜一触而就,先选热点城市,然后看地区规划,别抱着买了暴涨的心态,要放长眼光看未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地产经济会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地产经济会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