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地产净利润原因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房地产净利润原因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恒大地产2018利润是234名的总和还多,为什么?
这个问题先给了结论(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恒大地产2018年的利润是2、3、4名的总和还多。第一眼看到这个结论就感觉不对。我查证了一下。
首先,2018年房地产企业的年报都还没出炉,包括恒大。恒大3月5日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预计盈利较去年增长超过90%。找了下去年的数据,2017年恒大的净利润是243.72亿港币,按照90%的增长率,2018年净利润应为463.068亿港币。以3月9日港币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折合人民币为396.43亿。
我找了一下主要房地产公司2017年的利润排行,下图是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结果,2017年房地产公司盈利前十强。
这个表感觉哪里不对,我又仔细查看了下资料,印证了我的直觉:这个表是不准确的。比如中国海外发展(中海地产)2017年盈利是407.67亿港币,姑且以3月9日的汇率来算,是349亿元人民币,跟表格中大体相当;但融创2017年的利润是110.04港币,表中并没有折算人民币,再比如表中绿地地产和保利地产净利润一样,查了一下,应该是把绿地的弄错了。(真是头大)
我重新做了一张表,因为只考虑排名,所以我简化了工作,按照3月9日的汇率,全部换算成人民币。(同一标准下,大体上不影响排名)2017年中国主要房企业净利润如下:
这些公司都还没出年报,但恒大和融创都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恒大预增90%、融创预增45%;绿城发布了盈利预警,预减50%~60%。绿城以预减50%计算,其他未出预告的公司***设零增长。(实际大部分应该有增长)得出2018年各大房企的净利润数据,如下:
最为第一房企的恒大,多年了一直在做好本职房地产的同时,也在谋求多方向多产业的发展,从布局高科技,布局旅游产业,到早期的农牧,矿泉水,都湿多种领悟的尝试,另外说下恒大的执行力,做为一个如此大的企业,在决策个政策的执行力上却一个很迅速,时间就是金钱,这点上还是很有道理的。恒大这几年一直在谋求转型和多元化发展,布局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产业,还投资了新能源汽车,在高科技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原有的底子基础好,再加上正确的战略和方向,集团的管理也很严格,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要看其全面
1.营收及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行业已经有进一步进入“高寡占时代”的趋势,故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边际成本的下降和利润的上升。 2.恒大自身战略的改变,由以前单纯的规模型到规模加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变成了利润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住宅的利润主要来取决于拿地成本,销售成本低,销售价格高,项目管控较好降低成本,恒大在这一波上涨之前大量囤积土地,而且主要是在一二线,地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一二线城市的也是主要市场销售火爆,销售成本相对较低;一二线城市房产价格上涨较快,恒大定位高端,价格相比万科和碧桂园较高,也促使其利润高
房地产开发商在三、四线城市,一平方房子***大约是多少?你怎么看?
我们说四线城市吧。
一般土地价格100-200万元每亩,折合楼面地价700-1000元一平米;
规划设计及报批报建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约250元一平米,建安费高层一般2000元平方米,小区配套设施费及景观费等300左右。公共设施建设费,如***、幼儿园、居委会,派出所,物业用房,消防控制室,人防工程,配电室等不能销售,折合到可售面积占5%左右,增加单位成本约200元-500元左右。管理费大概100-200元,营销费大概300-500元,[_a***_]贷款利息200-400元,
***如买6000元一平米,增值税及附加税400元,土地增值税大概也要300元,还有监理费、质量监督费、面积测量费、检查费、竣工验收费等,成本一般在5000以上,卖6000毛利20%左右。净利10%左右,项目的开发周期2-3年,年化利润率3-5%。
所以房地产正常拿地开发是没有暴利的,如果恰好赶上房价大涨,利润率能到20%以上,多余的都被***以土地增值税的名义收走了。
所以房地产上市公司
几乎没有利润率超过20%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地产净利润原因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地产净利润原因分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